1农村市场潜力无限
目前,中国农村常住人口有7.5亿左右,这是一块还未被开发的电商处女地。电商企业进农村本质上是城市电商用户增长瓶颈已经出现,各大电商都要在深挖用户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维持自身的成长,京东和阿里等电商就选择了从客户需求型转向了主动推送需求,细想,农村电商其实就是这种转变的结果。京东的“星火试点”计划是进军农村电商的重要部署,其目的也是想激活这部分用户,而这广阔的农村市场的用户是否能够真正被电商扑天而来的大动作而激活呢?
2农产品o2o方兴未艾
2014年可以说是农产品o2o的元年,大批创业公司甚至互联网巨头都开始立项操作,下半年市场上涌现了以360大米(8月份),百科我在场(9月份),乐视乐生活(10月份),一地一味(10月份),梅子tao源(10月份)等优秀项目。有专家认为,农业是最适合o2o模式的电商行业,o2o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有助于全面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和流通。对于农业o2o来说,尤其关注三个关键词:本地化、服务、坚持。只有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买家,相互作用才能形成onlinetooffline的良性循环。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建设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为品牌塑造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可能,从而催生了全新的品牌树立和管理理论。因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环境是世界领先的,所以在这方面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发展也是走在世界的前沿。中国企业在互联移动下的品牌打造方面同国际跨国企业相比,不仅不落后,而更可能是领先的,这即所谓的“后发优势”。在品牌建设方面,蓬勃发展且激烈竞争的中国互联网正在孕育一批中国企业,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和方式,对品牌建设做全新的尝试。有些尝试在市场中证明非常成功,这些成功正在改写品牌建设的传统理论和实践。
4生鲜电商出路几何
从产业链分析,生鲜类电商在众多垂直电商中,更加能够获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生鲜商品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刺激,加之中国关税不断降低,进口生鲜食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生鲜类电商的发展空间充满无限想象,这就可以理解有更多的创业者加入了生鲜电商的大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生鲜电商的发展中,产品的质量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如何既保证产品本身的质量,又能在配送物流上,让消费者也满意,这已经成为了电商综合实力的展现。有权威媒体分析指出,未来几年内,生鲜电商将会赢得更多市场,尽管目前而言这个领域还处于烧钱难盈利阶段,但随着企业生鲜尤其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消费者购买食品需求和习惯的自然化,食品电商将突破重围,引领垂直类电商走向下一片蓝海。
5聚土地模式的思考
2014年3月,阿里旗下聚划算平台联合电商企业推出聚土地项目;12月12日,聚土地网站正式上线。聚土地网站可以将农村资源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商家和消费者均可以在平台上展示或获取相关农村农业信息、农业物联网等等。在土地流转政策颁布后,农村土地资源的将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多可能性。大家一直认为聚土地是通过互联网思维做做农业,或者说农业电商的另外一种展现模式。聚土地项目运营者章新光认为没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只是在迎合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特性“快”。信息传播快、商业模式展示快、交易速度更快、客户感悟消费更快,思维进化快。在操作和策划聚土地的时候,将开放、自由、个性、速度四点无限化融入商品、服务、营销中。
6大数据应用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流通数据呈现海量爆发趋势,可以说是跨步迈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是能力,是竞争力,也是战略资源,将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农产品流通,大数据意味着一场新的机遇,使得全面、多维感知农产品流通成为可能。一方面,大数据使得农产品流通进入全面感知时代。例如,在传统农业调查中,只能是利用合理的抽样去无限接近总体,用样本推断总体。而大数据技术使得直接面对农产品流通数据成为可能,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状况。另一方面,大数据使得认知进入多维关联时代。每一种数据来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往往隐藏在数据的相互关联之中,只有融合、集成各方面的数据,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数据量的增大使得相关关系的重要性凸显,有时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发掘意想不到的价值。
7不容忽视的跨境电商商机
跨境电商是2014年的一大热门,诸多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家对外开放、加速跨境贸易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正处于蓬勃成长期的跨境电商,2015年将呈现怎样的新趋势?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分享更是一种美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让你的朋友也受益!
农业先驱者
专业承接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智能温室、生态餐厅、无土栽培、创意农业、自动施肥灌溉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全力为中国现代农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原文地址:http://mt.sohu.com/20150313/n409741987.shtml